努力不一定會成功

成功絕對經過努力

民國69年蛋殼雕刻藝術家簡長順無意間從吃蛋中獲得啟發,自此開啟了他近40年的「玩蛋人生」。因著興趣,無師自通的他,已嚐試雕刻各種蛋,除了雞蛋、鴨蛋,還包括了很多人沒聽過的鴯鶓蛋、鵪鶉蛋、鱉蛋、壁虎蛋、食火雞蛋、白鷺鷥蛋、環頸雉蛋、夜蒼鷺蛋、恐龍蛋化石等等,這個難以想像的冷門雕刻藝術,對簡長順而言,無處不是靈感之泉,每一個蛋雕作品都是他一刀一刀雕出的獨一無二珍寶,每一個蛋雕創作也都有著自己的故事。

在成為專業的「玩蛋人」之前,簡長順猶如「瞎子摸象」般地摸石上路:「前十年是摸索期,從選蛋、清洗蛋開始,我一直在發想與創新,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,所以我也一直在研發工具。」曾經做過汽車烤漆工作、待過成衣工廠,專精水電的他,結合這些不同的職場訓練與知識運用,有效幫助他在刀工技巧、材質用料等呈現精緻化、多元化和立體化。經過十年努力,並獲得家人的支持後,簡長順毅然選擇了蛋殼雕刻藝術作為他人生的目標與職業,蛋雕成為他的「最愛」,他開玩笑地說:「古有神農氏遍嚐百草,現有簡長順遍嚐各種蛋。」

「蛋雕從準備蛋殼開始,先選蛋,然後用小刀或鑽子在底部扎個洞,再用針筒抽出蛋汁,接著澈底清洗蛋殼裡外,再做防腐處理,陰乾半個月,就可以開始構圖、雕刻,一件蛋雕藝術品就完成了。」作為台灣第一代蛋殼雕刻藝術家的簡長順,走過近40年漫長的蛋雕之路,輕描淡寫地告訴記者蛋雕流程。

「蛋雕創作種類繁多,像是透雕、鏤空、陰陽刻、浮雕、掛飾立體組合等,而各種蛋的造型、厚度、光澤、顏色等都不一樣,對我而言,要如何賦予它亮眼的藝術光芒,如何讓每一顆蛋都能表現出它的意義,都是一項考驗。」簡長順接著說道。

雖然說得輕鬆簡單,但其實從無到有的蛋雕生涯,簡長順是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後,才有今天的成果。當他看到有些學生在跟他學習蛋殼雕刻時,連拿刀都會發抖,他憂心地說,如果沒有興趣與決心,缺少「三耐」耐熱、耐冷、耐坐,以及「三心」靜心、耐心、信心,是成不了氣候的。

事實上,簡長順專注研究每一種蛋的特性,也完整利用每一顆蛋,完全不浪費,即便是碎蛋殼,他也能夠化腐朽為神奇。當記者問到萬一不小心切壞了的蛋殼該如何處理,他指著一隻老鷹的作品《英雄獨立》說:「這就是不小心切壞重新構圖後,再創作出另一個作品。」

他如數家珍地告訴記者每一件作品的構思來源、蛋的種類、刀法,像是他用鴕鳥蛋、鏤空方式呈現的《佰福》;用土雞蛋、陰陽雕手法而成的《禪》,還有用了鵝蛋、孔雀蛋、環頸雉蛋、鵪鶉蛋、鱉蛋等十種蛋,以鏤空方式所雕製而成的《蛋中蛋》;還有花了一年時間用鴕鳥蛋雕刻完成的《哈密瓜》,栩栩如生,就如同真的水果般。

身處在文風興盛的彰化,簡長順的作品呈現台灣的文化風情,例如用鱉蛋雕製的《萬歲鳥》,是以立體製作方式而成,利用木棍及繩索綁住萬歲鳥,好像皮影戲中的玩偶,可以因著人手的控制四處走動,非常逗趣。在雕刻硬度高的鴕鳥蛋時,用刀的力道要大,簡長順伸出雙手給記者看,果然,拿刀的右手因為經常出力特別粗。「我總是想要把每一顆蛋都雕到最好。」他不諱言,蛋雕的失敗率其實滿高的,有時一件作品雕個2、3年都有可能。

「任何創作都要有興趣,累積時間與經驗。」因著興趣經過近40年的鑽研,終於在蛋殼中雕出一片天地,也在台灣民間藝術薪傳中占有一席地位,雖然已是大師級國寶,生活依舊保持簡單、悠遊自得。簡長順語帶揶揄地說「玩蛋、完蛋」,其實他的雕刻技藝已由使刀雕刻進化到「轉蛋不轉刀」的境界,蛋雕作品也透盡人生百態。